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学园地 > 业务研讨
如何破解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
作者:黄桂春  发布时间:2019-12-27 09:39:07 打印 字号: | |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表现形式

一是党组织领导班子不齐,班子成员之间不团结;二是党组织领导班子素质能力差,因循守旧,严重不适应形势要求。三是党组织正常活动开展少,成员之间沟通少,团队缺乏凝聚力四是党员党性素质不高,缺乏学习,服务意识差,不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五是对入党的党员选拔制度不够健全科学,监督不到位。

二、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农村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举足轻重,是全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阵地。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经济取得巨大发展,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城市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深刻变化。但是,农村地区的发展依然缓慢,还存在着大量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民群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迫切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组织优势,不断提升党的农村工作水平。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对于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农村的全面领导,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进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扎实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特别是在全国选派基层党组织第一书记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各领域党建日趋融合,投入保障持续强化,推动发展、服务群众成效更加明显,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得到创新发展。但也应当看到,工作推进中还存在不平衡问题,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政治功能不强,领导作用发挥不充分;有的地方农村基层党建新理念还没有树立起来,仍然停留在党建流于形式上;有的总体设计、系统推进不够,各自为战,工作碎片化;有的体制机制不适应农村治理和发展,统筹协调能力弱等,必须下大力气研究解决。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各地区各部门要站在确保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突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严密组织体系,强化系统建设和整体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领导作用,有机联结乡镇、后援单位及各领域党组织,构建区域统筹、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为实现全面脱贫,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新型农村,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三、把农村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一)确保农村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加强对农村的工作支持和资源保障,统筹上级部门支持农村的政策,整合资金、资源、项目等,以农村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到位。对社区内有关重要事项决定、资金使用等,要发挥农村党组织的主导作用。依法确定村两委工作事项,上级部门不得把自己职责内的工作转嫁给村两委,确需村两委协助的,须经区(县、市、旗)党委和政府严格审核把关,并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推进减负增效,专项整治上级检查考核评比过多过滥问题,建立居民群众满意的服务评价制度。

(三)增强农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战斗力。农村党组织应当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社区、进头脑。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加强对基层各类组织的政治引领和对居民群众的教育引导,坚决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邪教组织和非法宗教活动的影响渗透,坚决同削弱和反对党的领导、干扰和破坏城市社会稳定的行为作斗争。选优配强农村党委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纪委书记等应当纳入上一级党委管理;整体优化提升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规模较大的农村应当配备专职党务工作者协助书记抓党建。严肃党的组织生活,落实“三会一课”和党支部主题党日制度,持续整顿后进党支部,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做好农村党组织按期换届工作。推行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定期排查流动党员,实行组织关系一方隶属、参加多重组织生活,注重发挥离退休党员作用。在抓重大任务落实中检验农村党组织战斗力,使农村党组织在推动脱贫攻坚、基层治理、民生改善、社会和谐中锻造提升。

四、增强农村基层党建整体效应

(一)强化市、县、乡镇、农村党组织四级联动。逐级明确党建工作职责任务,市委抓好规划指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区(县、市、旗)委提出思路目标,具体指导推动,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村委抓好农村党建,统筹协调辖区内各领域党建工作,整合调动各类党建资源,强化“龙头”带动;农村党组织落实上级党组织部署的各项任务,兜底管理辖区内小微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逐级健全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定期沟通、上下协同解决问题。上一级党建联席会议应当吸收下一级党组织成员参加,并强化对下一级党建联席会议的指导。乡镇、村委党建联席会议负责人,可由上级党员领导干部兼任。建立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的调度通报、动态管理、督促检查和跟踪问效制度。

(二)推进村委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以农村党组织为主导,建立开放性的互联互动纽带,通过签订共建协议、干部交叉任职、人才结对培养等加强组织共建,通过共同开展活动、加强党员教育等推进活动共联,通过整合盘活信息、阵地、文化、服务等实现资源共享。健全农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制度,更好发挥第一书记及其所在单位共建作用。探索以块为主、条块融合、双向用力的具体抓手,健全双向压实责任、双向沟通协商、双向考核激励、双向评价干部的工作机制。乡镇党委部门要主动融入村委中心任务和党建工作,定期与农村党组织沟通会商,共同解决问题。

五、提升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工作水平

(一)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居民自治机制。在农村党组织领导下,以农村居民委员会和村民监督委员会为基础,完善协同联动的农村治理架构。强化党组织领导把关作用,规范村“两委”换届选举,防止不符合标准条件的人选进入班子。全面推行农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依法依规稳妥开展非户籍常住村民和党员参加社区“两委”换届试点,拓展外来人口参与农村治理途径。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形成农村治理合力。

(二)领导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坚持党建带群建,党组织通过给群团组织派任务、提要求,促进党组织和群团组织资源共用、功能衔接。健全社会组织参与治理机制,培育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和群众活动团队,引领各类社会组织专业规范运作、依法依规办事。推动党的建设有关要求写入社会组织章程,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社会组织负责人,善于使党组织意图成为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行动,支持党组织健全的社会组织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有关服务项目。

(三)做实网格党建,促进精细化治理。根据地域、居民、驻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等情况,调整优化网格设置,整合党建、综治、城管等各类网格。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或党小组组长,建强专兼职网格员队伍,随时随地了解群众需求和困难。加强网格资源配置,把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市场服务、志愿服务下沉到网格,精准投送到千家万户。建立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包联网格、走访群众制度,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四)建设覆盖广泛、集约高效的党群服务中心。综合区位特点、人群特征、服务半径等因素,整合党建、政务和社会服务等各种资源,统筹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互联互通的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党员和群众的共同园地。重点依托街道、农村综合服务设施建好村委党群服务中心,区(县、市、)有关部门要把服务窗口下移到村委,推行“一站式”服务和“最多跑一次”改革,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享受便利服务。依托楼宇、园区、商圈、市场或较大的企业,建设特色鲜明、功能聚焦的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加强规范化建设,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完善工作保障和运行机制,真正把各类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党领导城市治理的坚强阵地和服务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

六、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压实领导责任。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委组织部门牵头负责、有关部门和行业系统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责任机制。各级党委要把农村基层党建纳入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规划,定期专题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推广一些地方成立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领导协调议事机构的做法,紧扣治理抓党建,从制度机制上解决党建和治理“两张皮”问题。市、区两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谋划、直接推动。党委组织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强化政策保障和资源调配,共同做好工作。要把农村基层党建情况作为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

(二)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要率先破解体制性、机制性、政策性难题;其他城市要结合本地实际,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强化系统思维和工作统筹。抓好村改社区党建,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开展农村基层党建示范引领行动,加快示范市培育和建设,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和经验,提高农村基层党建总体质量。

(三)夯实基础保障。结合机构改革强化力量配备,在编制、职数、待遇等方面加大对村委的政策倾斜力度,形成在基层集聚人才、在一线创业成长的鲜明导向。注重吸引政治觉悟高、热爱农村事业、热心服务群众、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人才到农村工作,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素质优良的农村工作者队伍。健全农村工作者职业体系,设立岗位等级序列,按规定落实报酬待遇,形成正常增长机制。加大从优秀农村工作者中招录(聘)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选拔街道干部力度。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增强职业荣誉感,引导基层干部努力担当作为。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落实村委运转经费、党建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服务设施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经费,提升农村场所阵地服务承载能力

 

 


 
责任编辑:罗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