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简介 > 院长致辞
创新——破除法院执行难的最佳路
靖西市法院借助福建商会执结四十余件案启示
作者:卢吉宁  发布时间:2018-04-25 09:14:15 打印 字号: | |
靖西市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卢吉宁
  今年3月20日靖西市人民法院受理了申请人赵庭普与被申请人靖西市闽龙锰业有限公司劳务纠纷等44件执行案。立案法官在审查时,发现该系列案涉及的当事人较多,案情复杂,且案件标的达70余万元,因此,即向院领导报告。案件移送执行局后,院党组召集执行法官进行研判,并一致认为:该系列案件属于涉民生案件,应启动重大、敏感案件办理程序,分管院领导要亲自主办案件,争取在“百日清案”活动中打个漂亮仗。根据院党组的指示,执行局全体干警在分管副院长的率领下,兵分五路对被执行人闽龙公司的财产开展了调查、查询、布控等执行措施,然而,收效甚微,该公司属于停产多年的困难企业,案件进入困境。面对案件突破瓶颈,院党组强调,此类特殊案件要采取非常规的手段才能为当事人实现合法权益。执行法官们立即调整了执行方向,大家献计献策,考虑到被执行人的股东是福建省商人,他们大胆提出:可否给福建商会给予协助!凭着执行法官们的执着及广泛的社会关系,终于,在百色市福建商会的鼎力帮助下,矛盾尖锐的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执行和解,执行款40余万元到帐了,44件案件得到圆满执结。2017年8月3日,百色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武红对该44件案件的执结作出了重要批示:靖西法院创新执行方式,加强与各部门协调配合,增强执行工作力度,执行效果显著,望继续努力,坚决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

  回顾这些案件执行的每一环节,我们感受到了“三个特殊”:一是当事人身份的特殊。该系列案件的44位申请人均为残疾人,但他们身残志不残,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申请执行的标的是他们的劳务费,是血汉钱,数额有2.8万元至0.3万元不等,能否拿到这些劳动果实就寄托在法院身上了。民众在观望、媒体在聚焦、政府在关注;案件结不了,申请人领不到劳动报酬,可能会导致群体事件的发生,这沉甸甸的重任压在靖西法院全体执行法官身上。此外,案件的被执行人是个“僵尸”企业。靖西闽龙公司是个人出资成立的企业,主要生产经营锰矿。由于受到世界经济下滑和国内锰矿产业不景气的影响,该公司经营状况出现严重亏损,连银行的贷款利息都无法偿还,更谈不上支付工人工资了,公司内所有的财产均已抵押给银行,这给法院执行工作迎头一棒,执行法官们陷入了绝境。二是法院执行措施的特殊。穷则思变,固则图破。一方面,由于领导挂率、凝心聚力,再大再难的执行案件也会迎刃而解的。院领导深刻认识到涉民生案件的社会敏感度,他们靠前指挥,亲自承办,制定方案,强化措施,给执行法官“能结案、结好案、钱到帐”树立了信心。另一方面,创新执行措施给破除法院执行难带来了曙光。这44件执行案件,按常规办理程序,最终可能会走到终本程序了。但,靖西法院的执行法官利用企业与商会的关系,先后6次登门拜访百色市福建商会的谢斌会长,与其唠家常、谈经商、话法治,在会长的督促和担保下,通过银行贷款和其他渠道融资,40余万元的执行款有着落了,当事人也签了执行和解协议,这都得益福建商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依靠商会的力量,协助法院执结案件,这成功的做法在法院执行工作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三是社会反应的特殊。靖西法院的执行法官们始终坚信:一切皆有可能。看似无法执结的案件经过他们艰辛付出还是圆满结案,他们的工作引起各方强烈反应。首先,当事人的满意一直是法院执行工作奋斗的目标。该系列案件的申请人从执行法官手中领到自己的劳务费时,个个热泪盈眶,感激之情不言而喻了,第二天,五张红艳艳的锦旗送到法院执行局,此情此景连铁血峥峥的执行法官们也被感动了。其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点赞。该系列案件在兑现执行款会上,法院邀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到场监督指导,他们对法院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创新执行工作方式方法等工作纷纷点赞,同时,对法院主动邀请人大、政协参与和监督法院执行工作的做法也给予了肯定。

  通过成功办结这一系列案件,对法院如何解决执行难工作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一是树立司法为民意识,是解决法院执行难的基本保障。法院执行难较大的根源在于法官“思想难”,有畏难情绪,于是,对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冷漠视之,加上办案压力大,难免会产生得过且过现象。只有将当事人视为自己的亲人、将他们的权益视为自己的权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思想难”这个总开关,真正做到想尽办法、用尽手段去办结每一件执行案,这样,法院执行难工作即迎刃而解。我们能办结上述的系列案正是院领导重视,执行法官亲力亲为的结果。二是整合社会资源、借助多方力量是解决法院执行难关键。执行难不仅是法院一家的事,同时也是一个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社会问题,要解决好这难题必需全社会参与,从国家层面自上而下出台政策和法规,对规避执行、拒不执行的单位和个人从严打击,让广大民众敬畏法院的裁判。近年来,尽管法院系统经过努力与公安、银行、房产等部门建立了“点对点”联查机制,但是工作中仍存在很多极限,应该是配合部门在认识上或自己利益上考虑过多,因此,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形成齐抓共管执行难工作局面刻不容缓。三是打破常规,敢于探索是解决法院执行难的必须选项。近三年来,全国法院每年受理的执行案件达四百余万件以上,而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占40%至50%,意味着有一半的案件将无法执结,这将倒逼法院的执行法官们转变观念、不断探索。在法院常规的体制执行不了的情况下,就应在社会各领域里找线索、寻方法。在我们办理这个系列案件过程中,福建商会的会长表示,协助法院执行工作是他们的义务、履行法院判决更是他们应尽的社会责任、做诚实守信的商人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在今后办理企业、法人等执行案件中,借助各地商会、行业的力量显然是解决执行难的新方法和新举措。因此,创新执行工作方法,探索执行工作手段是法院执行法官破除执行难的利器。
来源:靖西市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罗将